农场名字大全 好听大气(农场名字大全 好听英文)

南阳湖农场,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子。如果你是外地人,在没谋面之前,就能想象到他会是,辽阔的,旷远的的。那是天高气爽,波光粼粼,游鱼戏于水中,惊鸿起于田畴。春天的风拂堤岸杨柳;夏秋两季定然是万亩麦浪与金色稻浪相接续,池塘湿地那是少不了的。荷花映日,莲藕清香,鱼虾肥美,当然是歺桌上少不了的美味了;冬日,虽是一望无际的枯黄,但并不萧煞。飞禽走兽,活跃其间,这里成了它们越冬觅食的天堂。冬闲时节,兴修水利,万人会战,那就更是红旗招展,歌声嘹亮,处处漾溢人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。激情燃烧的岁月,正是这个样子的。

让我们复原南阳湖农场她那光辉的历史吧。

1955年7月济宁专署批准筹建,因地处南阳湖北岸的缓征地范围内,初定名济宁专区缓征地机械化农场,9月更名为国营南阳湖农场。同年 12月,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南阳湖农场的建场计划为总土地面积2.5万亩,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, 核定总投资135万元。后实际划定土地总面积2万亩,列县级农业企业单位。

1957年7月曾一度划归济宁县领导,翌年又恢复原领导关系。1970年3月,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,1974年11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仍恢复原场名。先后由济宁行署和济宁市农业局管理,仍为县级农业企业单位。全场土地总面积2万亩,其中耕地面积14533亩,机耕、机播、机收比重, 依次为100%、98.2%、57.6%。 1990年,粮食总产562.2万公斤,工农业总产值849万元。全 场农垦总人口513户、2013人。

由历史的演革,我们不难想象,当年农场干部职工和农垦战士,如同当年北大荒的拓荒者,以爬冰卧雪,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,在一片沼泽地中,开出了济宁的粮大仓。机械化程度之高,粮食之丰厚,就是当下,也是让人叹为观止,可歌可颂的。

那时生产的无论是夏粮还是秋稻,绝对是质优的。种子自己培育,无转机因,绿色低碳,无公害。假设一下,这样的耕作,这样的良种粮食,如传续到现在,不就是响当当的品牌吗?八、九十年代优质高效的产量就已达560多万吨,那对国家和社会多大贡献啊!

目前的飞速发展,应该是为农场将来的发展,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你看那火炬路,滨湖路,外环路,内环高架路,机场路等主干道,已拉开了发展的序幕和战略的框架。场内园区的生产路,也都硬化。塌陷湖泊、池塘几与内河航道连为一体。水陆交通必将带来物流、人流、现金流之便利。

但又似乎有些不大舒服的地方。发展不能顾及到持续,也会变成双刃剑。二号井、三号井等煤田的开采,已近四十年。处处塌陷,本是万亩平畴如井田的土地,即使修复,也不见当年。1.5万亩的耕地,被分割的无序甚而凌乱,如何发展,农场干部职工,探索着。包出去,好!社会各方力量进来了。你种树,他养鱼;你搞农家乐,他建摄影棚;你建游乐场,我搞大花卉……

真是全面开花,却砚果不多。

路在何方?发展文旅,方向是对的,但如何发展,却是要有理论支持的!

文旅,文旅,就要与文化相结合,也必须与文化相结合。文旅的投资是大手笔的,必须发挥国企优势,整体合力,立足本土文化,突出自身特色。

一是不能搞包产到户似的小农经济

二是挖掘本土文化,农场、建设兵团文化

三是首要是面向本省、本市人民群众的需求,幅射周边省份及全国

四是发挥国企品牌,不仅是经济利益,更是以人民为中心,让人民信得过

济宁的历史是丰厚的,史料是祥实的。上至伏羲,姬姓任国。历史叠序,几经变迁。先属鲁,中属楚,又复汉。自郓城任城东汉遗址,任城王墓相佐证。李白在开元、天宝年间,居住任城23年,生命的三分之一在济宁,留下了很多故事。

南四湖,自然天成。归功于黄河,而成于明万历年间。此前是一马平川,人烟繁盛。桑海沧田,沧田桑海,历史长河中,会有多少故事呢?

白衣尚书,太白湖人;杜甫吴道子来过济宁,济宁还有八大景,还有江北小苏州美称……就是我们的农场文化、兵团历史也足够我们挖掘了……

舌尖上的南阳湖,鱼来之乡,国企品质,生产出的大米,鱼虾,也足可赛无长和察干湖了……

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自信,南阳湖的明天会更好!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015183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mmcn.com/9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