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2019年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第3册中的一个错误。
请看教材第29页中,引用的第一句话(红框内)出自《中庸·第30章》中: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


教材上的英文译文是:
Living things that are nourished will not injure one another; roads
that run parallel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one another.
— Li Ji
问题1: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这句话正确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?这里的“道”是道路的意思吗?
带着问题,我们看一下朱熹和张居正对于这句话的注解是什么。
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的注解是:天覆地载,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;四时日月,错行代明而不相悖。
张居正《四书直解》的注解是:天覆地载,万物并生于其间,却似有相害者。然大以成大,小以成小,各得其所,而不相侵害焉。四时日月并行于天地之内,却似有相悖者,然一寒一暑,一昼一夜,各循其度,而不相违悖焉。
那么重点来了,这句话里的“道”字的意思是:指日月四时而言,一阴一阳之谓道,四时日月之推迁流行,不过阴阳而已,所以叫做道。
所以英文译文的翻译不符合原文的含义。翻译的原则是“信、达、雅”。信就是首先要忠于原文;达要求文辞畅达;雅要求有文采。
同时我们来借鉴一下 James Legge (理雅各)翻译的《中庸·第30章》中的这句话:
All things are nourished together without their injuring one another. The courses of the seasons, and of the sun and moon, are pursued without any collision among them.
问题2:这句话的出处《礼记》最好翻译成 The Book of Rites 关于礼仪的书,比汉语拼音更能体现书名的含义。
总结一下,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。对于儒家经典的翻译应该做到忠于原作。学好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。如果我们自己的高中教科书都不如一位19世纪的外国人翻译得好,这样就太汗颜了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mmcn.com/15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