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1年,康有为发表《新学伪经考》——这是奠定他学术基础的一部书。
引起热烈反响的同时,有人站出来说:这是抄的!

所有人都看着康。康却不回应。过几年,退出2.0版:《孔子改制考》,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这要从“古文经学”与“今文经学”的公案说起。
一,“古文经学”与“今文经学”
秦始皇焚书,除了占卜、种树、巫医之书,诸子百家一律焚毁,那么,我们今天看到的先秦著作,是从何而来呢?
有两个渠道。
一是当时的民间儒生,把书通过砌在墙里、埋在地下等方式藏起来;到汉代前期,这些书陆续被发现。
一是由读书人一代代口耳相授,在合适的情况下书写下来。
前者以古篆记录,后者以隶书记录,研究相应书籍内容的学问就被称为“古文经学”与“今文经学”。
“古文经学”的特点是“述而不作”,局限于阐述古人的思想,不做个人发挥。而“今文经学”讲求“微言大义”,更加灵活,阐述古书可以引申、发挥。
清代晚期,占据学术统治地位的是古文经学。
康有为的学术活动,早期也盘桓于古文经学的藩篱之内,直到32岁时,他遇到一个人。
二,廖平:《辟刘篇》与《知圣篇》
1890年,康有为由南海移居广州,结识廖平。
廖平是研究今文经学的,写了两本书:《辟刘篇》与《知圣篇》。

《辟刘篇》的主要意思是,古文经学不靠谱,所依据的古书,是王莽时期刘歆为迎合上意篡改过的,不是真正的孔学。
《知圣篇》对孔子做出全新评价,认为孔子是改革家,假托先王,受命改制;无王者之位,有王者之道,是为“素王”。
廖平将这来两本书赠送康有为,这才引出了后面的桩桩件件。
三,康有为推出《新学伪经考》
1891年,康有为推出自己的著作:《新学伪经考》。基本内容参看前文关于《辟刘篇》的介绍。
廖平怒不可遏,写信质问康有为,又公开指责抄袭。
而康有为没有以任何方式回应,好像没收到什么信,没听到任何声音。
可是其他人的听力好像没有退化。甚至他的弟子梁启超——在与老师决裂之后,也表示,康有为搞今文经学,最早就是受到廖平的启发。
但是,如果说完全抄袭,也委屈康有为了。
康有为有很多独创的东西,为廖平所无。梁启超指出,由今文经学而引申出“诎君权而伸人权,夷贵族而尚平等,去内竞而归统一,革习惯而尊法治”的政治主张,这是廖平完全不能企及的高度。
而且,与廖平专注于学术不同,康有为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,由古文经学而转向今文经学,不是单纯的改变学术方向,而是为从儒家经典中为自己的变法维新的主张寻找依据。就像他后来给皇帝的上书里坦承的那样:我创孔子改制之说,就是要拿孔子去堵人的嘴,作为变法的依据。
公允地说,康有为是在廖平的基础上有独创性的发挥。
其独创性固然可贵,可是对理论基础的来源矢口不提,以今天的学术规范来看,最起码是学术不端,可能连“查重”这一关都过不了。
但康有为的影响力,可比廖平大多了。
《新学伪经考》指汉代以来之学,皆“新学”,非“汉学”;历代所尊之经,皆伪经,非孔子之经。离经叛道之说,给学术主流带来强烈刺激,也差点给康有为惹来弥天大祸。
四,因祸得福《新学伪经考》
除了抄袭质疑之外,《新学伪经考》引起更多的是主流学界的不安与愤怒。
康有为以《新学伪经考》投谒朝中大佬,暴得大名,亦招惹物议。
翁同龢在日记里写,“真说经家一野狐也。惊诧不已。”孙家鼐说,康有为“才华甚富,学术不端”。
终于有人动手。1894年,给事中于联沅上书弹劾康有为“荒谬绝伦”、“非圣无法”,要求禁绝《新学伪经考》,惩办康有为。
光绪交给两广总督李瀚章查办,要求销毁书籍,“以崇正学而端士习”。
当时梁启超在京,闻讯大惊,上下托人,请动翁同龢、张謇、文廷式、李鸿章等人出面营救。朝中几位大佬,虽然学术上不一定赞同康有为,但对他宣扬之变法抱有厚望,也都愿意保护。
李瀚章回奏,一一否定了于联沅的弹劾,称康有为尊崇孔子,并无不轨,书,已布置地方官销毁;人,建议不作处分。
光绪批作“知道了”。一场弥天大祸消弭于无形。
康有为因祸得福,大大提高了知名度。
一个湖北举子在朝廷诋报上看到看到这件事,知道了康有为的名字,辗转找来《新学伪经考》,一读之下,大为叹服。四年之后,他和康有为成为一起推动变法的同志,他叫谭嗣同。

五,抄袭案余波:《孔子改制考》
1898年,康有为又发表《孔子改制考》。
有人指控:这还是抄廖平的。
廖平可能也很恼怒,你怎么老是可着一只羊薅毛呢?
但此时康有为的声量已经足够宏大,宏大到足够压过种种杂音。
何况,《孔子改制考》也是有独创性的:不仅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,同时,阐发了今文学家“通三统”、“张三世”的学说,完成了变法维新的理论建设。
《孔子改制考》认为,“六经”皆孔子为托古改制而作,尧、舜等都是孔子假托的圣王。并且发挥了《公羊》“三世”学说,认为“据乱世”就是君主专制时代,“开平世”是君主立宪时代,“太平世”是民主共和时代。这三世的顺序,就是人类社会演进的一般规律。
康有为通过这部书,完成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准备,他捋袖揎拳,以当代圣人自居,准备大干一场。
至于干成个什么局面,我们都知道。
还是鲁迅那句话:捣鬼有术,也有效,然而有限。所以以此成大事者,古来无有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mmcn.com/1073.html